微扬中2020-12-26 08:05:12
粮户执照是农户向官方纳税的一种证明。下图的粮户执照,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泰兴县县拯签发的给扬中洲民姚茂仁的。这张粮户执照也是当时扬中洲地属泰兴县管辖的历史佐证。
现在,粮户执照是文物收藏界冷门却具有巨大升值潜力的藏品哦,如果你家里有,可要好好保存呢。
下图是民国十七年(1928。护照交代了此人随身携带的重要物件包括一支勃纳林手枪和一百粒子弹,希望沿途军警验照放行。
《扬中县志》(1991年版)“大事记”曾记载了扬中历史上两次蝗灾,下图正是民国十七年(1928。手令要求捕蝗委员会同市行政局长召集民众扑灭飞蝗,来不得半点的延误,可见当时飞蝗数量众多,蝗灾严重。
《扬中民报》是扬中第一份报纸,1930年元月创办。该报八开两版,每周三、六出版,镇江明星印刷公司代印。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1947年复刊,1949年2月10日,与《扬中正气报》《扬中新闻》出联合刊,为16开两版日报,社址设在正气报社。解放前夕停刊。现扬中档案馆珍藏5份《扬中民报》,对于研究扬中新闻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看,是不是和谍战片里的报纸长一样?
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1939年春,新四军“挺纵”战地服务团和扬中县青年抗日团创办了《群众导报》。该报石印,八开二版,报社设在扬中二圩港黄子棠家,主编赵良斌,报纸3天左右出一期。该报,。
,与扬中有着不解之缘,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此留下革命的足迹。新四军挺进纵队占领扬中前后,,盛赞“立足扬中无限好”“长江跳板稳如山”。
“挺纵”“江抗”会师,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扬中境内的一起著名事件。下面三幅照片,真实再现了当时会师场景。
会师部队的领导人叶飞与管文蔚珍贵合影
会师的战士
会师纪念碑,位于八桥中学内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稿报道了占领扬中的消息,以下3张照片真实记录了解放扬中的精彩一瞬。
小编很好奇,到底是谁拍下了如此珍贵的照片呢?
解放授旗
解放军抢占滩头
解放军登岸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扬中县卫生院筹备院长陆希羽向县政府报告的“择定东街铺房为门诊部,于八月一日正式开始医疗工作”。
字太美!小编已经迷醉!
1946年,扬中旅沪同乡会徐中和等人创办“私立八桥初级中学”,徐本人自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47年6月24日,徐中和为亲友朱良华、赵伯良、赵景良自谋出路报考考试院中医成绩优异,,县政府遂出具了三人在扬中县辖境内行医五年以上的年资证明书。
三个医生都挺帅呀~这么珍贵的老照片,不知道三位医生的后人能不能看到这条微信,以便保存。
民国三十五年(1946。
小编在意的是,这布告是用圆珠笔写的吧?百度一查,原来圆珠笔在二战时期就传入中国咯。
看过武侠剧的都知道,门派之间最喜欢发帖,什么英雄帖、拜会帖、挑战帖,而下图则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第四区永胜乡一名23岁年轻男子所立的拜师帖。红帖上,有包括立帖人在内祖孙三代的签名,还有引见(介绍)人的签名。
当年拜个老师跟着学习多不容易,现在的我们更要珍惜优厚的教育条件,尊师敬长。
这是当年扬中玉皇庙的十六岁男孩范广炎的成绩报告单,一看成绩就知道他有多优秀了,11门课,只有一门是乙等,其余十门全是甲等。据记载,范广炎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和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分别获扬中县政府十七万元和五十万元的奖学金。
不过这位优秀的前辈,似乎有旷课记录。不过就是那个部分,让小编乍一看还以为是体检表检查视力呢~
这是一份民国二十八年(1939。
档案披露:顾知事当年五月十七日赴上海公干,住于上海法租界安东饭店,二十七日在该旅馆内被刺未死,凶手听说是青年铁血团,共计中了两弹,分别中在臂部和背部,工部局闻讯后立即抬送医院医治,生命有无危险,尚难逆料。
有木有一种在看谍战大片的赶脚?一秒想到《色戒》易先生遇刺逃跑的那一幕。咳咳。。谁想歪谁不纯洁!
稿簿,是记录文稿的簿子,解放前在扬中民间就曾出现过这种文字形式。这份稿簿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七月万福乡第八保农民抗敌协会所立。簿中是一份万福乡第八保农民抗敌协会给新四军挺进纵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李培根有关启用协会图记的呈文。
文字内容大意是,万福乡农民抗敌协会会长左衡昇,首先感谢推举他为会长,所发木质图章全称是“扬中县第四区万福农民抗敌协会”,自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五日正式启用,特向新四军挺纵战地服务团呈文备案。
晒完这么多老照片,小编只想大呼一声:早期扬中人民手写毛笔字真漂亮啊!看来我昨天买字帖回去练字的决定是正确的!
图文源自扬中市档案馆
整理/云舒兰 编辑/余稚
制作/舟瑞 小编微信号/shaoyya